天山時評丨感受“濕”情畫意里的幸福綿長
2022年11月23日 10:12:00 來源: 天山網-新疆日報原創
高娃
當第一縷陽光在湖面閃耀,瑪納斯國家濕地公園頓時熱鬧起來,一群天鵝舒展著翅膀掠過水面,在它們身后,成群結隊的候鳥飛翔嬉戲、棲息覓食。鳥兒是反映生態環境的“晴雨表”,與去年同期觀測數據相比,今年瑪納斯國家濕地公園共記錄到的候鳥數量增加了2萬余只。不只瑪納斯,每到遷徙季,新疆各處濕地都會出現鷗鷺齊鳴、萬鳥競飛的喧鬧景象。用心感受,這生機盎然的“濕”情畫意里不僅有鳥鳴啾啾、碧波蕩漾,更蘊藏著我們的幸福綿長。
濕地被譽為“地球之腎”和“物種基因庫”,在維護生物多樣性、調節氣候、緩解和預防自然災害方面有著重要作用,與人們生產生活息息相關。黨的十八大以來,我國大力推進濕地保護修復,構建了保護制度體系,濕地保護取得了歷史性成就,成為“國際濕地城市”最多的國家。
新疆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是戈壁茫茫、大漠孤煙。其實,“濕”情畫意也是新疆的一個閃耀標簽?!叭綂A兩盆”的獨特地形,孕育了新疆豐富多樣的濕地類型,使大大小小的濕地如珍珠般灑落在廣袤大地。據統計,新疆濕地總面積394.82萬公頃,居全國第五位,有濕地維管束植物1227種、濕地脊椎動物234種、魚類87種、鳥類121種。對于干旱少雨、生態脆弱的新疆來說,濕地是滋養萬千生靈的寶貴資源,是生態系統的重要“平衡器”和“調節器”,更是繪就綠色、低碳、高質量發展,讓百姓幸福綿長的重要依托。
保護濕地、珍愛濕地,重在保護,要在治理。近年來,我區扎實推進濕地保護修復工作,建立省級以上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區7處、國家濕地公園51處、自治區重要濕地8處,在烏倫古湖、博斯騰湖、多浪河、開都河等重點濕地實施保護修復工程,大力治理濕地污染、濕地資源過度利用等問題。同時,相繼制定和頒布了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濕地保護條例》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濕地保護小區管理辦法》等,以法為盾,阻斷了伸向濕地的黑手,使濕地生態質量、生態功能得以不斷提升。
碧水映藍天,繪就的不僅是一幅美麗的生態畫卷,更是生態宜居的幸福畫卷。阿克蘇多浪河國家濕地公園是南疆首個國家濕地公園,以往河岸兩邊砂石料場盤踞,垃圾成堆、污水橫流,讓人避之不及。經過多年的整治,水清了、岸綠了,淤塞許久的河渠連成了網,濕地率由原來的40%增加到80%,就連對環境挑剔的白天鵝也成群結隊到此過冬。穿城而過的多浪河讓阿克蘇這座南疆城市有了宛若江南的韻味,每年吸引150萬人次的游客來觀光游玩,也推動了產業綠色轉型,讓周邊群眾憑借著美景吃上了“生態飯”,演繹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佳話。這樣的故事在天山南北很多地方上演。呼圖壁大海子國家濕地公園、昭蘇特克斯河國家濕地公園、博湖博斯騰湖國家濕地公園、烏魯木齊水磨河濕地保護小區……一個個鮮活生動的濕地蛻變故事讓我們意識到,只有讓濕地常潤,讓美麗家園、美麗經濟相得益彰,百姓生活才會更加幸福綿長。
行而不輟,未來可期。正因為新疆生態環境脆弱,我們才更要在濕地保護修復上做足文章,構筑起生態安全的“銅墻鐵壁”,用最大的努力守護住“濕”情畫意,守護住我們的美好家園。
(刊用本網站稿件,務經書面授權。未經授權禁止轉載、摘編、復制及建立鏡像,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。)